历代缂丝的鉴识
发布时间 2014-05-01 浏览 51058 次
转化的过程。如宋徽宗曾派宦官到江南去搜刮缂丝佳品,还亲笔在一幅“碧桃蝶雀图”上题诗:“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刻(缂)丝难。更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绣看。”

  到南宋,缂丝超越实用工艺品的范畴,转向了纯粹欣赏性的艺术化的创作,并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古代缂丝艺术发展史上,即令后世千年间也难以逾越的一个高峰。缂品已能灵活运用损、构、结、搭棱、子母经、长短戗、包心戗和参和戗等多种技法,能“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缂品大都摹缂唐宋名画家的书画,表现山水、楼阁、花卉、禽兽和人物,以及正、草、隶、篆等书法。缂丝作品的风格日趋写实,细致入微,形象生动;纬丝色彩不断增加,丝丝人扣,纹理匀细。明张应文《清秘藏》评价说:“宋人刻丝不论山水、人物、花鸟每痕剜断,所以生意浑成,不为机经掣制。”缂丝界出现了一批摹缂名人书画的大家,朱克柔、沈子蕃便是其中的翘楚。他们的作品,题材悉取院体绘画,根据不同的物象,选用适宜的丝线,灵活处理纬丝的松紧,表现画面形状的转侧起伏,缂技极为精巧,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