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最高的优质玉品种,以"玉性温润"著名。历史上已经开采的玉矿床有20多处,从夏、商、周到清末约4000年间,有文字记载的和田玉产量总计9968吨,平均年产量约2.5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叶城、和田、于田、且末等地组织开采和田玉,使和田玉产量大增。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40年间共采和田玉9957吨,接近于古代4000年开采量的总和。近几年,和田玉年产量约150吨。最近,新疆地勘局地质专家据新的地勘成果,准确地预测了和田玉现有的资源量为20-35万吨,经过地质评价的3处和田玉原生矿床,储量为2.5万砘。得益于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孕育和滋养的和田玉资源丰富,前景广阔。
中国古代,人们对和田玉外表特征已有一定的认识,并根据产状和颜色对和田玉进行了初步分类,这些沿用了数千年的分类至今仍是我们对和田玉分类的基础。自古以来,按和田玉产出的情况分为山产和水产。我国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玉有山产,水产两种,各地之玉多产在山上,于田之玉则在河边。"清代陈媵《玉记》中载:"产水底者名子儿玉,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