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第一村”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14-05-15 浏览 52690 次
更盼望定单。”

  现时的大芬,以定单为线,正日益连缀出一种金字塔式的产业结构,自上而下,多以发包定单的形式逐渐下延,各个画廊彼此独立但又利益攸关。用大芬美术产业协会秘书长周小鸿的话说,90%的生意靠国外定单,国内零售还在起步,“放眼长远,这并不是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

  因为既往形成的“低端行画集散地”的形象,高端行画往往难以卖出价格,有画商抱怨道:“开价五百元的高级临摹画,需要耗费画工十几天的工夫,却常常被顾客压价到几十元。”但行内行外的人士均承认,对比十年前,大芬村行画水平的提高毋庸置疑。

  而原创作品,混迹在行画之中,因为价格及画风的差异,生存尤其艰难。

  2003年,香港画家金东方也在大芬村开了一家画廊。这位曾师从林风眠、关良,把个人画展开到北京、巴黎、悉尼等地的著名女画家,在大芬村备受冷落——半年里,她的画一幅都没卖出去。但冷军的境遇似乎与之相反。这位创作型画家,在画行画的同时,坚持创作,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相当知名度的静物画画家,据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