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西汉龙凤纹玉佩的时代
下一主题:玉器的挑选与辨伪
心向艺术的原创画家们在大芬村进进出出,大芬村需要他们的存在以提升艺术品质,但他们付不出太多的时间和代价,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不愿妥协。“稻草人工作室”的陈封毕业于广州美院,他不愿意画哪怕一张行画来维持生活,“我怕画浊了我的笔。”
随着油画制作与销售的发展,大芬村催生了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不仅带动了画笔、颜料、画布等绘画材料店、装饰店,也派生了美术培训行业;而油画之外,书法、国画、刺绣等其他艺术品种也相继进村,地处偏僻的“晋宝斋”主要经营一些高端国画,其中不乏岭南派著名画家赵少昂、林墉、赖少其的作品。
以“中国的达芬奇”为艺术追求的画家孙敏,初来大芬时,也一度排斥流水线般产出的低端行画,但几年艺术与市场的双重浸淫后,他寻找到了一条原创与市场之间的通衢大道,“我在画厂接定单,在工作室搞艺术,以行画养原创,两者不混淆,不干扰。”
在成为最满意的达芬奇之前,他选择先让自己成为最满意的行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