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僧人所亲身体验。唐代《封氏闻见录》载,泰山灵岩寺降魔藏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唐代诗人杜牧的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诗句,更是生动描述了老僧参禅烹茶时闲静雅致的情景。
僧人便加强了对
茶叶采制的研究,于是出现了历代名山大川寺院出名茶的特殊现象。如碧螺春(碧萝春)茶,产自江苏洞庭山碧萝峰。原名水月茶,因洞庭山水月院山僧首先制作而得名,沸汤清澈鲜绿。乌龙茶的始祖为福建武夷寺禅僧制作最佳。鹿苑茶产于湖北远安鹿苑寺,清香醉和,回味甘凉。苏东坡用贡茶大龙团换取的垂云茶,则产自浙江杭州宝严院垂云寺。不少贡茶也产于寺院,如著名的顾渚山的贡茶紫笋,最早产自吉祥寺。清乾隆帝最爱饮的君山银针,则产自君山白鹤寺,每年进贡仅18斤。随时光流逝,盛衰衍变,有些曾产自佛寺、一度享有盛誉的名茶,后由于各种原因被历史湮没,最后绝了种,如苏州虎丘寺的虎丘茶,丹阳观音寺的观音茶,福州鼓山寺的鼓山茶,绍兴云门寺的云门茶,西山白云寺的白云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