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世界首款十二生肖陶瓷
下一主题:“国宝”捐赠还是“洗
各方支招
“博物馆应该抽出一部分力量用于民间文物修复。”藏家杨义方
对于修复机构难找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要解决修复人才的极度匮乏,需要增加实实在在的培训,相关部门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力度。”中国农业博物馆培训部主任李震建议。
而对于民间修复力量良莠不齐的情况,完善民间文物修复准入制度势在必行。
有关专家认为,“国家需要对新兴修复公司的技术水平、工作环境、安全措施等方面加以考察和限定。”还有一些收藏爱好者建议,国家有“工艺美术大师”,是否可以增加“文物修复大师”?
实行文物修复大师制度,树立大师的个人品牌,建立大师修复工作室,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修复行业。“形成专业的民间文物修复机构,未尝不是一个可行的发展方向。”
中国传统文物修复技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目前正面临技术退步的危险。“现在急需将传统文物修复技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受到更好的保护,也唤醒人们的文物保护修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