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元青花瓷釉面显色的鉴
下一主题:从四个方面鉴定明代的
明清时期,德化窑烧制的白瓷佛像,历来为收藏界所看重。特别是明万历年间瓷塑大师何朝宗所制白瓷佛像,更是享誉世界,为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所争相收藏。据说,何氏当年所制佛像也就200件左右,而欧美各国博物馆、艺术馆及私人所收藏的形神逼真的瓷塑佛像已逾2000件,不少佛像背部还盖有“何朝宗”字样的印鉴,但这些,绝大多数是仿品。
如何去鉴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瓷塑佛像一般均采用模制。传统工艺的制模与现代工艺的制模方式是不一样的。在明清时代,坯体脱模,一般被分解为头部、身体和底座三个部分,各部分又被分别切割成前后两个片块。由于是合模制作,一般高度在10厘米以上者,除头、手等部件系合模后插入外,内底应是透空的,有明显的连接痕迹。如发现内里中空而底部封平或封平后又开小孔者,则必定是采用现代注浆工艺成形的仿品。真品用合模制作,模子的连接处,必然留有挤压瓷泥调整的痕迹。明代艺人常用手捺,在内里可见手捺痕迹。清代以后除手捺外又常可见以刀具推挤的痕迹。也有仿品为掩盖注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