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杨文宪谈六十年代景德
下一主题:“越窑青花瓷”变成聚
从汉代的平底碗,到唐、宋的玉璧底碗、四出碗、笠式碗、葵口碗、诸葛碗、卧足碗,元代的折腹碗、鸡心碗,还有明、清时期的宫碗、骰子碗、攒碗等等,讲述着一个又一个让人心动的故事。
诸如,诸葛碗又称孔明碗,宋、明时期常见的一种碗式,始见于北宋龙泉窑刻花器。造型为敛口,弧腹,圈足。底与碗心呈双层夹空,底面有孔与空腹相通。
此独特造型,源于“三国”的传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屡遭败绩,困守不出。诸葛亮修书遣使赠巾帼衣物以羞辱之。据使者回报,司马懿阅札受礼不怒,却详询丞相寝食办事之繁简,继言:“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诸葛亮为惑敌,乃于对方来使刺探时,用双层碗进餐,明示食可盈碗,实仅上层有饭。
后世遂称此种双层碗为诸葛碗,亦称孔明碗。
碗,一样作用于我们这个时代。从以前的岁月里翻腾出来,袒露在阳光下的五、六十年代的瓷碗,上面的尘埃,飞扬着我们父辈留恋的往事。
父辈们常作为一种资本,把“大炼钢铁”的故事讲给后人听。家里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