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玉识色简要
发布时间 2014-07-12 浏览 51011 次
色泽上的变化。玉材在空气中被氧化而产生的色变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一些玉器在自然状下置放数百年,表面色泽几乎没有变化,故宫博物院存有一批明代玉带板,其中一些白玉光素带板,可能为明代前期的作品,表面颜色已经发暗,局部呈灰黄色,应该是空气中含氧气体侵蚀所产生的颜色变化。据此我们可以推断,玉器在自然状态下置放五百年左右,一些玉的表面或可产生可辨识的微小色变,这种色变往往发生在某些白玉、青玉制品上。

  2.玉器在墓葬中产生的颜色变化。古墓中出土的古玉器,多数都带有颜色变化,变化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墓中随葬物所含化学成份所致,也可能受土壤中化学成份的侵蚀所致。对这一问题,古人曾给予了很大的注意,称为"沁色",意即墓中或土壤中的某些成份渗入或沁入了玉中,使玉产生了色变,现代人借用古人语言,也使用了"沁色"这一词语。

  3.人工盘摩。玉器制成后,经过使用者一定时间的手工摩擦,或与人体的长期摩碰。表面光泽会更润,透明度会略强,尤其是入过土的古玉器,经过盘摩,颜色还会产生变化。邓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