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一块木刻招牌见证民族
下一主题:中式木雕的巧妙利用
“开谈不讲红楼梦,虽读诗书也枉然”。一句流传于清代中后期文人士大夫中的谚语,说出了那时红楼梦的影响之大。乾隆年间,红楼梦以曹雪芹的前八十回遗作,以“石头记”命名的手稿在文人墨客中争相转抄、流传,风靡全国。曹雪芹身后的名声亦随之鹊起而传遍九州。清中后期,文人刻家及红学后人,或出于对其才华的仰重;或出于对“石头记”的痴迷;或与其坎坷身世近似而同病相怜者,有以诗赋书画或刻木雕像去追思这位英年早逝的杰出小说家。
图中一尊高16.5厘米的清中后期黄杨木雕雪芹坐像摆件。刻家以雪芹迁居京郊西山(约1754年后)为时代背景,着力刻画其人生最后的十年间,虽处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窘境却其志不摧的襟怀。仍晨夕风露地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那部呕心沥血的未尽“石头记”。
因曹雪芹喜石、怜石、长于画石,自譬顽石,而西山又多嶙峋山石,故刻家将该摆件雕琢成一位年届不惑的雪芹,坐于一块突兀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