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宫廷古玉鉴赏
发布时间 2014-08-14 浏览 50857 次

  崇玉、爱玉、赏玉是中国人的传统,《礼记玉藻》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孔子说:“君子比德于玉。”儒家认为玉有十一德,即:仁、义、礼、知、信、乐、忠、天、地、道、德。几千年来,玉在宫廷中占有尊崇的地位,它用自身的兴盛、衰落、变化,在华美中静静书写着历史,传承着文明。

  明代皇帝玉器比不过总兵

  明代晚期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由于万历皇帝喜欢奢华,带动整个社会的享受之风,制玉工艺发展到顶点。那时苏州出现了一位制玉大师“陆子刚”,技艺被传说得神乎其神。

  那时的士大夫阶层重视生活品味,玉制文房陈设,除供欣赏把玩外,兼具实用功能。自然界的花鸟、人物、山水等,也成为装饰主题,呈现柔美雅致的文人品位。更因程朱理学的兴盛,学者对商、周礼制的考订,兴起了研究与仿制古玉的热潮。

  但奇怪的是,不论是故宫收藏的,还是定陵(万历皇帝陵)出土的明代宫廷玉器,材料却不太好,不是色彩暗淡,就是上面有大片的“绺裂”,这跟皇帝的身份很不相称。

  皇帝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