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宫廷古玉鉴赏
发布时间 2014-08-14 浏览 50872 次
发送扬州,由苏扬玉工历时6年琢成,玉山运达北京后,择地安放,刻字钤印,又用两年工夫。

  嘉庆之后,社会经济日趋衰落,皇帝也没那个心情去玩玉。乾隆这一壮举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恐怕也是他没有料想到的。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乾隆年间,全社会爱玉成风,玉器种类极为丰富,从大型山子到小型佩件无所不包,现代传统玉器几乎都是这时候出现的。那时的制玉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明代的“陆子刚”时期,可以说,只要想得到的款式和图案,就没有做不到。

  成于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的“桐荫仕女图”山子,就是俏色玉中的佼佼者。

  这件作品中,上面是数轮圆筒瓦,庭院西侧垒着太湖石,周围桐蕉丛生,繁密茂盛。院外一妙龄少女,手持灵芝,轻盈地向徐开的院门走去。门内另有少女双手捧盒,向门外走来。一道细细的门缝,为作品带来了灵动之气。

  但是,谁能想到,这件宝物竟由一块琢玉碗时剩下的弃料雕成。原来的废料既有裂痕,又有橘黄色的玉皮子,但琢玉大师将裂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网站统计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