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玉器工艺特征与鉴定
发布时间 2014-08-17 浏览 50369 次

  明代玉器风格清新、刚劲,棱角分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当时玉器生产主要使用质地细腻温润、玻璃光强的新疆玉。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了当时运玉材的盛况“凡玉由彼缠头面,或溯河舟,或驾驼,经浪入嘉峪,而至甘州与肃州,至则互市得兴,车入中华,卸萃燕京。玉工辨璞,高下定价,而后琢之,良工虽集京师,工巧推苏郡”。当时北京、苏州、杭州制玉兴盛,苏州则是全国制玉中心,出现很多著名制玉工匠。

  明代玉器的基本特征:明早期纹饰总体风格趋于简练豪放,多以龙凤花鸟为主要题材,花卉擅长刻画整株的大花卉,山水人物题材多刻画历史故事。明中期渐向纤巧、细腻的方向发展,花卉题材多采用折枝和缠枝花卉组成图案,具有清新活泼的特点。明代晚期的风格趋于繁缛,略显琐碎。明代雕玉工艺有浮雕、透雕、阴线刻等等,雕刻技法较粗犷浑厚,有“明大粗”之说,镂空技法普遍使用,器物表面见下铲的凹槽,槽内玻璃光泽强烈。早期雕琢工艺简练浑厚圆润,中期趋向玲珑繁缛,常将多种技法综合运用在同一器物上,出现“花下压花”技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