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脱釉的现象与鉴定方法
发布时间 2014-09-26 浏览 50362 次
脱釉现象越严重。再加上上述三个因素,脱釉现象就更普遍了。

  我们分析上述原因:第一、是土壤中的酸碱性物质对埋藏的陶瓷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与侵害性,特别是东南沿海雨水多的地区,因为在地下及土壤中富含水溶解的作用下,经长期浸泡釉层,特别是有开片的釉层,水中酸性物质分子经开片缝隙进入胎体及胎釉结合处,长期的侵蚀造成胎釉分离。从湿润的土壤中出土后,在干燥的空气中脱釉的速度会特别快(如同厕所中的砖瓦经腐蚀剥层一样)。

  第二、低温釉陶瓷的瓷化程度不高,胎及釉的坚密度及坚硬度不高,质地也比高温釉松散,胎釉结构之间空隙大,更容易使水中的酸碱分子进入胎釉内部,这样就更加速了脱釉的速度和进度。所有结构致密、坚硬的高温釉,其耐酸碱的腐蚀及侵蚀性要比低温釉程度高,高温釉的脱釉现象也比较少。

第三、开片的程度问题,因为开片越多越细碎,其他物质就越容易进入脱釉的结构之中,也就是越容易吸水,这样就会加重酸碱性物质的腐蚀性,也就催化了脱釉进程。那么开片少或不开片的陶瓷,因其封闭性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