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器上的款识辨伪举例
发布时间 2014-10-09 浏览 50940 次
,曾著文发表于日本有关杂志。其主要理由如下:从出土和传世的实物看,元代卵白釉瓷盘制作的一般特征是圈足小,足壁厚,足内无釉,足底中心有乳钉状突起,底径与口径的比例大体为1∶3之间。但带“太禧”款铭的元代卵白釉瓷盘底足要大一些。达维护特基金会收藏的这件瓷盘,底足大,底径与口径的比例约为1∶1.7,底足斜削,足底呈“火石红”斑点,呈现出明代早期盘、碗制作的特征。再从历史的角度考察,1328年元泰定帝死,天顺帝即位,顿时皇室内乱,战争烽起,天顺帝在位仅一月余即被撵下台,生死不明。因此,在当时兵荒马乱的情况下,恐怕连天顺帝即位的消息还未来得及传达到南方的景德镇,天顺朝已寿终正寝。因此,元天顺朝在景德镇烧造“天顺年造”官瓷,这是不可能的。此外,从款字的书体、排列位置来看,在元瓷中也从未见过。那么,这件瓷盘是什么时代烧造的呢?过去认为卵白釉瓷的烧造下限在元末,但据明代文献《格古要论》记载,卵白釉瓷一直到明代早期还在继续烧造,近年来,明初卵白釉器不断有所发现,文献与实物相互印证,从而改变了现今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