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人物石雕
下一主题:古代石雕造像
福州壽山石品種繁多、色彩斑斕,其中田黃、芙蓉、荔枝等名貴石料,歷來被人們所鍾愛,或加工成印章、或雕刻成精美的擺件,成為高雅的藝術品。
石雕藝術已有1000多年曆史,從簡單的斧鑿刀具到創造了適應雕制要求的先進工具、器械,創作的方法和門類亦隨著時代進展逐步開拓,逐步規範化。壽山石雕的技藝,至目前為止已發展成圓雕、薄雕(薄意)、印鈕雕、高浮雕、鏤空雕5種技法。
審石,意即在操刀之前必先“相”其石。相者,審度也,反復推敲,對創作設計方案打腹稿,尋找合適的刻法。經過詳細審定之後,才根據所選擇的雕法進行題材選定、景物佈局、姿態安排、色澤分層等。
圓雕法,即立體雕,無論人物、鳥獸、山水、花鳥,都是立體的造型,是四週都成角度之法,而不論任何一個視點。
薄雕法,此法為省材之法,珍貴材料尤其如此。
印鈕雕,即石章鈕頭雕刻,有自然臺與平臺兩種。自然臺的雕法多因章端不規則,四方形不甚四方而採取的權宜之法,佈局一般無需太嚴謹,比較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