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在民间不太多 清代宫廷油画潜力大
发布时间 2014-11-12 浏览 50705 次
绘的是被画者不受光线变化影响常态下五官清晰的相貌。这几幅油画后妃肖像,就是在保留欧洲油画注重人物面部解剖结构及富于立体感的长处时,在光线的运用中,则均取正面光照,减弱光线的亮度,取消光照下出现的阴影,使得人物面部清晰柔和,符合中国观者的欣赏习惯。这应当是郎世宁等欧洲画家来到中国后,吸取了中国画的艺术营养、融合了中国的绘画手法的结果。中西人物肖像画的这种区别,其中的原因,笔者以为应当从人种学中去寻找。蒙古人种脸部较为扁平,凹凸不明显;雅利安人种高鼻深目,在光线照射下自然会出现浓重的阴影。这样强烈的视觉差别,定然会给画家以深刻的印象。在光线运用上的区别,可以看到欧洲画家来到中国后画风的某种变化。

  

  当然,清代宫廷中的油画肖像,作者并不是把它作为创作来对待的。它只是为了绘制大幅的传统式样的帝后朝服像而画的习作性素材,不能将其看作是肖像画的创作。

  

  现时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收藏的油画作品中,《乾隆皇帝射箭图》挂屏,可以算得上是一幅主题性的绘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