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村”;“雪从天上降,浪从海面生”。张若霭和诗也称:“荒林下马地没迹,汲泉爱看珠跳盆。”作品即按“伏流飞空”、“珠跳盆”“跳珠沫”等 诗句构图,突出表现激水盆中、水珠跳溅、石面白浪翻滚有景象,于是石色变成了弥漫着水气珠沫的白色,黑色则表示雪浪翻滚所掀起的波涛,而盆内之水因激水起浪,自然也成为波浪起伏的暗色。如此艺术处理既切合诗意,又不落俗套,画法亦写实而不拘泥于形似,突出了“雪浪”意趣,故乾隆皇帝十分欣赏此画,尝作诗评曰:“若霭昔图石,谓已传其神”,并三次题写御制诗文,图上另有嘉庆御题“雪浪石赞”以及张若霭摹现写的苏轼《雪浪斋铭》。此画不仅再现了“雪浪石”的奇姿雅韵,本身也成为一件奇石图佳作。
苏轼留下的唯一绘画真迹《古木怪石》卷(日本藏),主体形象之一就是一块颇为独特的怪石,石状尖峻硬实,石皴却盘旋如涡,方圆相兼,既怪又丑。它并非如实的因物象形,但也不是 是空臆造,而是画家借熟悉的奇石折奇倔的古木画在一起,更鲜明地表露了作者耿耿不平的内心。米芾曾评其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