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古玉鉴别方法初探
发布时间 2014-11-17 浏览 50556 次
东北地区很多村落百姓手中,均有一些无意在劳动中拾得的“红山型”古玉,散落民间,甚至有的传世几代人。推理,是否与毛利人崇玉有相同之处呢?(当然,中国先民崇玉民俗要早数千年)。

  对于传世古玉的识别与断代,好像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其实并非如此。本人在考察、收藏古玉过程中略有体会,供各位藏家、学者探讨并乞指教。

  目前所知,地壳里或自然界中有92种元素,它们在地壳里按不均匀分布而存在。软玉是由两种以上的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型矿物”形成的,它们混生于各类岩石之间。这些不同种类的矿物,通常具有相对的化学成份,特定的晶体结构,特有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而在正常条件下,不发生或不易发生变化。

  数千年前,先民遗留的玉器、石器,经过漫长的岁月,深藏于山谷之中,浅葬于山巅之上或散落于原野河川。都无一例外的要经受几千年的风吹、日晒、雨淋、酸碱浸蚀及大自然的地磁、地热、地压、地震、光照、山火、地气、冰冻、氧化等自然环境变化的反复侵袭,造成玉件、石器本身出现不同的外观与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