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民俗:荡秋千和簪花|民俗审美
发布时间 2014-12-03 浏览 57911 次
的美好意象。

  比如晚唐的李商隐最擅长的《无题》诗之一:“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描写一个美丽、早慧、勤于习艺的少女,向往爱情,而幽闺深藏,青春虚耗,一腔苦闷幽怨,以致在溶溶春风中无心戏耍。画面凄美,解家认为“以少女怀春之幽怨苦闷,喻才士渴求仕进遇合之心情,诗中习见……征之作者生平,求之作者诗文,均若合符节,其为托喻,自无可疑”。

  再如,宋词豪放派代表苏轼的《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声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叙述作者在“枝上柳绵吹又少”的暮春时节,行走在道路上,看到荡秋千的佳人忽隐忽现,听到她的笑声,笑者无心引动路人的情思,无情是无心的无情,路人被秋千佳人引动情思,含蓄地传达出外物本无心,烦恼皆自寻的哲理思辨。

  又如,欧阳修词作以婉约见长,其名篇《蝶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