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少数民族妇女外流引发的婚俗变迁
发布时间 2014-12-03 浏览 56897 次
iv>
“相夫看犁田,择妻看纺织”,“男人看田边,女人看花边”,这些俗语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些西南少数民族的择偶观。以耕田种地、纺纱织布为重要内涵的农耕生计方式是许多西南民族生存和延续的基础,也是其构建文化体系的基本要素,配偶的标准也多与这种生活方式相适应。
在西南民族地区,择偶标准多从家庭或家族与个人两方面考虑。在允许的通婚圈范围内,对家庭或家族的关注集中在是否有遗传病、经济状况如何两个方面。而对个人条件,则更关注相貌、持家能力、健康、品性等。至于生活习惯、价值取向、教育程度等,由于当地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因此较少考虑。这样的择偶条件,一方面塑造了人格的培养趋向,另一方面维系了社区文化的传承,使民族文化长久保持着其固有的特色,即生计方式、抚育习俗、择偶标准共同维系了社区传统文化的运转。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生计方式愈来愈多样化,外出务工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