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青花料的记载可信度很高。万历时期黄一正《事物绀珠》的记载与王世懋的说法一样。同样是嘉靖时期的王宗沐《江西大志"陶书》:“陶用回青,本外国贡也。嘉靖中遇烧御器,奏发工部,行江西布政司贮库时给之。每扛重百斤(旧陂塘青产于本府乐平一方。嘉靖中乐平格杀遂塞。石子青产于瑞州诸处。回青行,石子遂废)”。可见,成化时曾用回青做青料的说法不能得到文献的支持。但两种青料同时用于一器的情况有存在的可能,但不是回青和国产料的合用,而是苏麻离青与国产料的合用。这种工艺在宣德作品中屡见不鲜,成化早期,苏麻泥青逐渐告绝,用国产青料和苏麻离青合用一器的做法只是对宣德青花工艺的继承,也谈不上是“色料使用上的创新。” 至于有些成化青花标本Fe2O3/CaO和MnO/CaO比值偏低的情况是否表明当时青料使用存在另一种方法,即两种色料混合配制成一种色料使用,而不是分开使用于同一器物?两种色料混合使用的方法在嘉靖时已成为一种成熟工艺,且有明确文献记载,《江西大志"陶书》:“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加多则色沉而不亮。每两加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