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解谜——中国古玉鉴定
下一主题:如何仔细辨别岫玉及其
中华古玉辨伪说起来已是一个老话题了。据记载,宋代已有玉器鉴定了,这是因为宋人尚古,已经有仿古玉问世;晚明文人风雅怀旧,伪古玉大量出现;清代皇上嗜古,舍得用好玉,并有大量出土的玉为标本,仿古玉再起高潮;民国初洋人需要,能谋高价;上世纪八十年代港台热需,供不应求;现代更有众多的收藏爱好者追索,所以伪古玉是随市场的冷暖起伏,应运而生。
传世古玉到此为止的鉴别十分复杂,1981年台北出版的《故宫古玉图》,许多西周、春秋、战国、两汉、唐宋的器物,后来确定是明晚期人为古玉。不少国外的大博物馆,请了中国的专家,在他们的藏品中剔除伪古玉。博物馆尚且如此,业余爱好者想一步到位,百无一失恐怕不太容易。
传世古玉中真伪掺杂,有真正的古玉,也有古时候制造的仿古玉、伪古玉,其数量及其庞大,再加上现代可以利用最新技术和手段,利用大量的古玉资料,刻意仿造出“逼真的古玉”。面临这样复杂的局面,古玉爱好者如何识别、判断以免上当受骗呢?
一般来说,谈及辨玉都是以造型、纹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