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翡翠之美辨析
下一主题:几种歪玉与翡翠的区别
玉在土中,不仅质地会发生变化,颜色也会发生变化。《玉纪》说:“凡玉入土年久则地中水银沁入玉理,相邻之松香石灰以及各物有色者皆随之浸淫于中,如下染缸,遇红即沾红色,遇绿即沾绿色,放入土重出之玉无有不沾染颜色者。若无水银沁入,虽邻入颜色亦不能入玉中也。有受黄土沁者,其色黄,名曰玵黄;有受靛青者,其色蓝,名曰玵青;有受石灰育者,其色红,名曰孩儿面;有受水银沁者,其色黑,名曰纯漆黑;有受血沁者,其色赤,名曰枣皮红;有受铜沁者,其色绿,名曰鹦哥绿。此外杂色甚多,有朱砂红、鸡血红、棕毛紫……总名之曰十三彩。”
在鉴赏古玉时,人们习惯称黄色沁为土沁,白色为水沁,绿色为铜沁,紫红色为血沁,黑色为水银沁。刘心瑶在《玉纪补》中把出土玉器分为西土和南土两部分,“西土”包括陕、甘、川、晋,“南土’测指江苏、浙江、江西等地。一般来说,西北地区的玉土沁较重,南方的玉水沁较重,“西土者,燥土也;南土者,湿土也。燥土之斑干结,湿土之斑润溽;干结者色易鲜明,润溽者色终黯淡。土斑而有瘢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