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昌先生对玉的鉴定
发布时间 2015-01-20 浏览 50506 次
起来不自然,色较死。

  (5)把玉器用浓灰水加乌梅水煮,乘热把玉取出,置于风雪中冷冻,则玉级冻裂,其裂纹细如发丝,用以冒充古玉中的牛毛纹。王心瑶称这种玉为“风玉”。但裂缝的颜色新,不如旧的温润。

  (6)将玉器用铁屑拌之,然后用热醋淬之,放置十几天后埋于地下,数月或一年后取出。由于受铁屑腐蚀后玉器上出现桔皮纹,纹中铁锈为深红色并有土斑,宛如古玉。这种做旧方法为乾隆时无锡阿叩所传,所以又称为“叩锈”。但颜色看起来亦不自然。

  (7)用“磠提”之法上色,使颜色透入玉理,灰煮不退,与真色无异。只是天阴时颜色较鲜,天晴时颜色混浊而已。

  以上几种玉器做旧方法,在近代流传得很广泛,根据玉心瑶所讲的古玉特征去观察,传世玉器中这类作品还不少。

  鉴别玉器的沁色时,一定要分清是假沁还是出土的真沁。一般而言,假沁色鲜,真沁色暗;假沁色死,不太自然,真沁色虽黯淡,色彩却很自然。

  笔者有幸读到苏州文物商店张永昌先生鉴别古玉的文字材料,在谈到古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