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峰原产地为何出现“抛荒”?
发布时间 2015-03-30 浏览 49603 次
半抛荒现象。

  然而,在茶区,茶地是茶农赖以生存的根本,许多茶农轻易不愿出让茶地。2013年,充头源茶叶合作社理事长宁红兵,以每亩2.1万元的价格,流转了32亩茶地。 “流转的茶地是当地山场流转价格的十几倍,而且大多地处边远高山,日常管理和生产的成本太高。 ”宁红兵说,许多茶农外出打工时,宁愿将自家茶地无偿给亲友采摘,也不愿出让,就是为了防止以后年老返乡时无茶可采的后顾之忧。据了解,目前富溪乡累计流转的茶地约为300亩。

  徽州区农委负责人介绍,相比黄山毛峰核心产地的富溪乡,其他产茶乡镇的茶地抛荒半抛荒现象更加普遍一些。近年来,区里积极筹措资金,为茶农免费发放有机茶肥和生物农药,组织茶园统防统治,千方百计降低茶农生产成本。同时,鼓励和引导茶企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促进茶农增收。

  黄山市茶叶协会负责人认为,茶叶是皖南山区特别是茶叶主产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遏制茶地抛荒须多方合力。他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让农民种茶也能像种粮一样享受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