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明清家具鉴定识破作伪
下一主题:明式家具的魅力
在传世的明清古家具中,有一种是用黄花黎、紫檀、红木等名贵木料的薄板镶贴在楠木、樟木、杨木、松木等较软木材的表面,经打磨、雕刻而制成的,老行活称其为”包镶”家具,现多俗称为”贴皮子”家具。
其实,”包镶”与“贴皮子”工艺有所不同,”包镶”是‘巴名贵的硬木料锯成3—5毫米的薄板,用热鳔胶逐次包贴在较松软的木材表面,再经组装刮磨而成家具。“包镶”是明清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一直沿用的一种传统的家具装饰工艺。
而“贴皮子”工艺则是近现代木器装饰工艺的一种。”贴皮子”就是将较珍贵、美观的木材用热水浸泡软化后,用大型木工机械将其旋切成或刨切成1毫米左右厚的薄型木板——”皮子”,再按木纹走向拼成各种图案,贴于家具表面,俗称”贴皮子”,是近现代西洋家具的一种工艺称谓。
所以,”包镶”和”贴皮子”二者之间在产品质量上有较大区别,不可一概而论。包镶工艺有如下优点:
一、在保持相对较高档次的基础上经济实惠,能使贵重的珍稀木料消费最少化。如在古建的落地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