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俏色玉雕 天工合一
下一主题:“御用监造”玉海东青
写这个题目,表达这个观点,并非故弄玄虚,有意为赝品开脱。在中国字画史上,赝品也有收藏价值的事例的确很多。比如民国时期的画家张石园仿王石谷的画,江寒汀仿任伯年、虚谷的画,吴待秋仿王原祁的画等,几乎达到了与原作同等的价值。尤其是最负盛名的张大千,他仿石涛、八大山人的作品,仍然被当今海内外不少著名博物馆所收藏。还有大画家齐白石,晚年由于视力问题,每遇画草虫类的作品,往往由弟子代笔,然后自己题跋落款。著名画家吴昌硕也是如此,在求画者甚多忙不过来时,其中的花卉画就由他的弟子赵子云代笔,山水画由弟子王一亭代笔,然后由自己题跋落款。这类作品在市场上同样有很高的卖价,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有一些近代字画的赝品受到收藏爱好者的青睐。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内艺术品拍卖的兴起,我国古代一些名家的赝品也不同程度地受到追捧。有报道说,2000年在上海一次拍卖会上,宋代赵伯驹(款)的《荷塘消夏》,开始估价40万元到60万元人民币,后来竟拍卖到212万元人民币。王振鹏(款)的《货郎图》,开始估价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