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御用监造”玉海东青
下一主题:俄罗斯油画收藏
拍卖场上“李鬼”多 收藏投资擦亮眼
在为《广东美协50周年》纪念系列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多位广东画家都受到过伪作、赝品的伤害,由于精力有限等原因,他们往往不会主动出来“打假”。由于拍卖行不负责艺术品本身的真伪,书画鉴定本身也存在不足,所以,他们建议,在目前伪作、赝品充斥市场的情况下,收藏爱好者、艺术品投资者唯有擦亮眼睛,多了解画家、多看真品。
书画伪作充斥市场
近几年,随着艺术品市场再度火爆,伪作、赝品的生产也再度活跃,在各地的拍卖场上都可见到,严重地损害了画家的权益。
“我从来没有画过这幅画,”日前,原广东美协主席汤小铭指着一幅名为《毛主席在书房》的画作这样表示。该幅作品两度登上上海拍卖场,在一年半时间中价格由1.8万元涨至16.5万元,升值近十倍。不过,汤小铭指出,自己从没有画过该作品,该画是伪造的,冒用了他的名字。
广东画院副院长伍启中的遭遇更离谱。1973年,他曾展出作品《心潮逐浪高》,经造假者复制后,被改名为《丰收图》,作者也改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