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蟹之类,皆有成石者……。”再如同卷第11则有:“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沈括的记载与化石密切相关,以现代古生物学观点分析,可以看出:其一,太行山崖间的螺蚌壳,显系古生代地层中的腕足动物或软体动物化石。其二,浙江婺州金华属地即今之浙江省中偏西部地区,该地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多种植物和鱼、虾化石。至于第三点,经中国古生物学家考释,可能是一种已绝灭的节蕨类化石──新芦木。类似记载在这一时期的其他书籍中亦常可见到,如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记有“高石中犹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朱熹说:“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再如从汉晋到唐宋期间,多次记载了湖南湘乡的鱼化石等。同时,龙骨、龙齿、石燕、石蟹、石蛇(可能是腹足类化石)等一直作为药用。蝙蝠石、直角石、鱼化石等作为装饰品一直被利用着。
在欧洲,列奥纳多达芬奇于1508年首先提出化石是曾经活着的动植物的遗体。与其同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