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变质岩类观赏石
下一主题:青金石:硝烟中的璀璨
其三,苏文之证。据吴新雷教授在《曹雪芹》一书中记述,曹雪芹长大后给自己起了“雪芹”这个雅号,语出苏轼《东坡八首》诗:“泥芹有宿根”、“雪芽何时动”,以及苏辙《新春》诗“园父初挑雪底芹”。可知曹雪芹对苏轼、苏辙的诗文涉猎之深。而苏轼的《怪石供》、《后怪石供》被公认为是鉴赏雨花石一类长江卵石的创始者,曹雪芹当然也多有借鉴。
石头本身的色形之证
池澄拿出自己收藏的两枚雨花石给记者看:形如雀卵,五彩斑斓,恰如曹雪芹笔下的“通灵宝玉”,“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对于雨花石一类长江流域的水冲卵石,早在先秦之前,《山海经》一书中即有记载:“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曹雪芹将“鹑”改成“雀”,则将雨花石中的大石小石都比较准确地涵盖进去了。此为石形之证。
质、色、纹、灿之证。“通灵宝玉”质地“莹润如酥”,这正是上好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