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搞家具收藏的情趣
下一主题:亚洲古家具的类别
古家具收藏之风始于洋人。尽管清末民初的收藏大家中不乏搜藏者,但均未以此为主业,附带家中摆设,以图氛围。而洋人则以此为重,大规模地漂洋过海,陈列于豪宅大院、博物馆中。1944年,德国人古斯塔夫?艾克著书《花梨家具图考》,为其设立了第一个里程碑。1971年美国人安思远又著书《中国古代家具》,再度将中国古代家具以图录昭示,反映了洋人的艺术价值观。这两个时期,前者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战争尚未平定之时;后者则是文化大革命的连天烽火之中,国人显然无暇顾及。1985年,国人 王世襄将其大著《明式家具珍赏》奉与国人,姗姗来迟的家具研究才悄然推动了国人有意识的收藏。
仅二十年,国人对传统家具的态度调整180度,从蔑视到重视,弹指一挥间。对古家具的认识,也从一无所知到条条是道。每个藏家都兴致勃勃地将道听途说的经验添枝加叶地渲染,蔓延开来。
首先是对木材的认知。广为流传的传统硬木家具是由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力木、红木等优质良材制做的,但二十年前分辨其类让每个人大伤脑筋。当藏家知道紫檀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