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鼓墩
发布时间 2015-08-28 浏览 50010 次
精绝。它既保留有藤墩的圆形开光和木鼓上钉鼓皮的帽钉,在坚固程度和美观实用等方面也超越了前代。所用金属配件讲究,雕刻、线脚处理得当,起到衬托和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外,明代其他各种坐墩也造型优美,比例恰当,表现了浓厚的中国气派。最早的瓷墩虽见于隋代,称青釉小瓷墩。而嘉靖、万历两朝才是瓷墩制作的兴盛期,品种繁多,装饰各异,青花狮纹瓷墩为此期代表作。明代绣墩在形体上较清代稍大,和宋元时期的绣墩相比又相对小些。明清时期的鼓墩除瓷制外,还有蒲草、竹藤编织而成的,有雕漆、彩漆的。其木质的制作更加丰富。木质墩的做法直接采用了木板攒鼓的手法,做成两端小、中间大的腰鼓形,两端各雕弦纹和象征固定鼓皮的乳钉。为了提携方便,有的还在腰间两侧设环:或在中间开出4个海棠式透孔,因此又取名为“花鼓墩”。

  清早期继承和发展了明式坐具的成就。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达官显贵刻意追求室内陈设。运用各种精湛的技艺,融合明代家具的造型,使清代家具形成了其独有风格。清代鼓墩的墩面除早期的绣墩仍然微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