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清乾隆造办处掐丝珐琅
下一主题:河南省博物院展出多家
艺术品造假,是艺术品市场经久不衰的话题。
中国书画造假古已有之,始自两晋、盛极民国。近年,随着国内收藏趋热、尤其是艺术品拍卖市场兴起,传统书画的伪作更是层出不穷。据专家归纳,当今传统书画的造假手段,包括原样克隆、改头换位、移花接木、东拼西凑、面壁生造、上款唬人、藏印蒙骗、题跋欺世、著录伪装、家属提供等近10种之多。西方也不例外。据说,美国一家博物馆买进的古希腊石雕,上世纪90年代被查证系假造。17世纪荷兰大画家伦勃朗的名作《戴金盔的人》,10多年前也被鉴定为赝品。本来,中国当代油画被广受青睐,是由于多为在世画家所作,免去了买假之忧。但这个梦想,也被打破。在陈丹青的《国学研究院》、《西藏组画·牧羊人》于2007年分别拍出1344、3584万元天价之后,署名他的假画立刻在拍卖行频频涌现。他本人发现,当年有伪作4幅、第二年6幅。
古今中外的艺术品造假事件,为什么如此猖獗?
根源是艺术品市场的“垄断”和“反垄断”之争。在经济学中,垄断是指市场交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