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短线操作是造成书画市
下一主题:关于青海玉和俄料软玉
(三)含玉
也称“唅玉”,是死者含在口中的葬玉,与“九窍“之一的口塞不同。据考古发现,早在殷商时期,死者口中就含有玉蝉、玉鱼、珠、贝等(安阳大司空村殷墓出土);西周墓葬中也有玉蝉、玉贝乃至小玉块等含玉;汉墓中发现的含玉则多为玉蝉,据考古发掘,在山西高阳西汉墓、南昌老福山西汉墓、广州动物园西汉九号墓、定县北庄东汉墓、武威磨咀子第六十二号汉墓,都有蝉形含玉出土;宋墓中还有发现钱币作为含玉的,太原南坪头宋墓中死者口内就有“祥符元宝”、“嘉祐通宝”钱币。可见含玉的来源是古人不忍心死者空口而去,因而把宝爱的东西放入死者口中。其形状本无定制,用贝、用珠、用玉、用金银货币都可以。但用得最普遍的,是蝉形玉。
为什么玉蝉作含玉最为普遍呢?对此,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1、《史记.屈原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后汉书.服志》:“蝉居高饮洁。”这是取蝉高洁之义。
2、瞿中溶《奕载堂古玉图录》:“《说文》云:蜕,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