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骏马石马年贺岁
下一主题:妙石奇葩灵璧钟乳
古生物化石,具有科研性、观赏性和保存性,属奇石艺术中之一个“微量品种”,深受收藏家们喜爱。
其大多数为古生物的茎、叶、贝壳、骨胳等坚硬部分,经矿物质填充、交替,形成仅仅保持原来形状、结构以至印模的钙化、碳化、硅化、矿化的石头。也有少数,是未经改变的完整遗体,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里的昆虫等。地球年龄,大约45亿岁,地质学家们发现,铺盖在地壳上的岩层,是几十亿年演变成的“石头大书”。翻开这本“书”,能找到其中隐藏的“图画”,这就是化石。早在公元五六世纪,中国人对扑朔迷离的化石就有研究,如:南朝齐梁陶弘景(456-536)对琥珀中的昆虫、北宋沈括(1031-1095)对螺蚌化石,已有正确的认识。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云:“洽平中,泽州人家穿井,土中见一物,蜿蜒如龙蛇状,畏之不敢触。久之,见其不动,诚摸之,乃石也……盖蛇蜃所化”。在900年前,沈括提出的这个化石乃生物之“所化”的论断,比意大利著名学者达芬奇(1452-1519)对化石的类似解释,更要早400多年,专家们研究表明,埋藏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