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雕刻和运用
发布时间 2016-01-11 浏览 50799 次
于时代感,新意感。随着科技的发展,工具的改革,我们完全有条件,把创作的思路再宽阔—些,再奇突—些。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人奇我绝。”

如:1989年,扬州制作的—对青玉《百寿如意》,荣获国家珍品奖。如意长44.5厘米,宽12.3厘米,而如意的背面,采用了炉瓶薄胎[水上漂)的工艺处理手法,厚薄匀称,再采用镂空雕的工艺技法,每只如意刻有一百个不雷同的“寿”字,字字相连,笔笔不断,每只如意仅七两重,作品既有浓厚的书卷气息、又有工艺雕刻精致入微之感。

又如:扬州在1988年制作的一件由工艺大师刘莜华设计的白玉《内链双瓶》,在连体双瓶内贯以一根内链,连接双盖,其工艺技巧绝伦,内链计算的精确,真是巧夺天工。同年在天津召开

的全国玉雕质量评比会上,有的同行都提出这样疑问,怀疑内链是否后续。一根内链构思独到,雕琢艰险,但成功后其艺术魅力及其经济价值却是无法比拟的。

2、次料利用:和田玉并非都是越白越好的羊脂玉,洁白无瑕,再附上秋梨或桂花皮色,固然人人喜爱。但大部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