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关于和田玉毛孔和盘玉
下一主题:怎不同产地玉的特征
拜读了玉友第三期〈Dy談和田玉〉之后,对于Dy先生推广和田玉的精神,令人十分识赏。
笔者十年前即从事和田子儿玉原石及玉器加工,从原石选购,经切割剖料,最后设计琢磨而成玉器的过程,累积了不少经验,以下是我们一般的认知与名词不同的用法,或许可以提供大家对和田子儿玉的另一种看法。为何要强调不同用法的名词呢?譬如说「皮」这个字,凡物体的表面皆可称为皮,子料的皮为何?山料的皮又为何?为什么本人将其界定为「子料有皮,山料无皮」,在下文中,希望各位读者是采循序浙进而非跳跃式的阅读,必能了解笔者所言之意。
子料有皮,山料无皮
子儿玉(籽料)为次生矿,它是高山上的原生玉矿经剥蚀崩落后,被流水搬运到河流中,经过河水、泥石流不断地翻滚沖击,最后形成了表面光滑,形状、大小、顏色不一的「河卵石状」,这是经过千百万年不停地沖刷成熟而「成籽儿」(即外形翻滚成熟而形成河卵石状),这也就是水产玉为何称为籽儿玉(子儿玉或子玉)的原因。
籽料自然风化形成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