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辨论概论(四)
发布时间 2017-04-07 浏览 51424 次
二)凡增改者皆伪,不符合发展规律而拼凑者只能分辨它的修焊处;(三)凡宋代著录者多移上,或加或删者皆伪;(四)凡宋代著录者多移上,或加或删者皆伪;(五)凡形制与铭辞时代不相同者皆伪;(六)凡铭辞中仅云“乍宝彝”者多伪,但要具体分析。

  商承祚先生在《古代彝器伪字研究》中列举五项伪字现象:(一)字体受宋人书体影响,字必伪。(二)铭文中有拼凑字句者,属伪。(三)铭文中有删改文字者,为伪。(四)临写铭语者,属伪。(五)摹刻文字者,必伪。

  根据形成铭文技术,青铜器的铭文分为:(一)铸字,由商代中期至春秋时期。铸字阴文字多,阳文字较少。(二)刻字,始见于西周初期,盛行于战国至西汉,见故宫藏“史次”鼎,洛阳出土。(三)补刻字,此见于西周中期。如上海博物馆藏吊仓父乍宝盨盖器各六字,盖六字是当时补刻的,器六字是铸的,《三代》、,小校》均著录,未注明盖铭是补刻字。(四)后刻字,战国器汉代刻字,或将原有铭文磨去后再刻上铭文。(五)伪刻字,指清乾隆以后到解放前多作的伪字,因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