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青铜器辨论概论(四)
下一主题: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金
三、商代圆鼎特点。商早期圆鼎立耳,一耳与一锥足在对应垂直线的位置上。锥足中空和鼎腹相通,器壁薄、体轻;单层粗线条纹,兽面纹尾角上卷。
商后期鼎耳是整面无曲槽形,二耳均在一足前、二足后的位置上,侧看则耳在二足的正中;鼎腹完整与足不通;器壁厚而体重,花纹由一至三层细线纹组成;兽面尾角下卷。
四、有关鼎各部位演变。
鼎口:商前期宽而薄,似有盖,后期至西周近方唇,出现隆盖子母口,延至春秋和秦汉。
耳:商代、西周前期立耳为主,綯形耳始于西周,附耳从西周开始,流行于春秋、战国、两汉。
腹:商前期深;商后期至西周前期圆;中期腹变横宽,后期底收敛。春秋时腹变圆,平面形盖,盖上三矩形足或圆握;战国、汉代时呈球形状。盖上三牺、三环或三鸟形。
足:商前期尖足,与器底相通;后期粗柱足;从商末、西周至春秋为马蹄足。其中周时马蹄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