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青铜器辨论概论(四)
下一主题: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金
花纹:商初光素无纹;商前期兽面粗线条,尾角上卷;商后期兽面纹增至三层,兽面尾角下卷,兽面旁一般无附设纹,偶尔有细小纹饰。西周前期兽面纹旁有双向夔纹;从此以后,兽面退居次要地位。西周中期,翻身大鸟纹和重环纹盛行;后期出现环带纹、鳞纹,且延至春秋前期;春秋后期出现蟠虺纹、蟠螭纹,且延续至战国前期;战国后期至汉代器物多光素无纹,有的将铭文刻于腹外。
铭文:商前期无铭文;从中期开始,多为一象形字或族徽;后期字渐多,字体似甲骨文,商末周初,字体首尾尖、中间粗,称为“波磔体”。周代中期字体规整,后期出现“玉筯体”或带格的铭文,字体明显增多。春秋前期承周体,且字体开始变瘦长,后期出现鸟篆。春秋、战国间的三种异体书,即奇字、鸟书、蚊脚书流通于楚越。战国铭文刻于器外,常有官职或“物勒工名”,笔划纤细。秦汉时期铭文为隶书,长方形字体,字体规整,比战国时粗,刻于器面,内容主要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