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古代铜镜特点
下一主题:古铜镜的收藏和投资
(公元前206年~589年)
两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中的繁荣时期。
这时期铜镜数量超过了春秋战国,并且使用更加普遍。在制作形式和表现手法上也有了进—步的发展。这时铜镜表现手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镜背面开始持有铭文,而且铭文逐渐成为铜镜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魏镜和南方吴镜均首开向日本出口的先例。甚至有的南方镜工远渡重洋,赴日本铸镜,从而把中国的铜镜艺术和铸造工艺传播到了日本。日本公元4世纪的前期古坟中,近年来出土了大量“三角缘神兽镜”。经王仲殊先生考证,这些“三角缘神兽镜”是东汉日本的吴国工匠,将画像镜与神兽镜结合起来制作的。(《关于三角缘神兽镜的问题》。《考古》1981年4期)这—时期,铜镜的造型、钮制、纹饰方面的共同特点如下:
1.造型
镜多为圆形,并出现了长方形大镜。形体比战国铜镜明显加大、加厚。
2.钮制
半圆形钮逐渐代替了弦纹钮,并均有钮座。
3.纹饰
突出主纹,地纹消失。表现手法多为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