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古代铜镜特点
下一主题:古铜镜的收藏和投资
6.博局纹
博局纹是汉代铜镜较多见的一种纹饰,过去国内和日本学者称之为“规矩纹”,欧美学者则习称“TLV纹”。近年来一些学者经过考证认定,此镜纹来源于六博棋局上的纹饰。第一,铜镜上的十二个曲道(即所谓规矩纹)的排列组合是固定的有规律的,与博局的曲道相同,如果把铜镜图案叠放在博局图案之上,则两种图案完全吻合。第二,从博局纹铜镜的产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来看.又是和博戏的存在、发展以及兴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博局纹铜镜约产生于秦汉之际,全盛于西汉,消失于两晋南北朝之间。也就是说,它诞生于博戏盛行之时,消失于博戏衰落之日(《论秦汉时期的博具、博戏兼及博局纹镜》,《考古学报1986年1期》。第三,中国历史博物馆发现的“四神规矩纹镜”拓本铭文中出现了“刻具博局去不羊”的词句(《规矩镜应改称博局镜》,《考古》1987年12期),则是最直接、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