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的一个门类,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铜镜,在我国古代是先民用来照面梳妆的日常生活器具,它的正面光洁,另一面则铸以各种纹饰,有的背面有钮,可以穿系。通常所见的纹饰有虎纹、山字纹、龙凤纹、蟠龙纹、花叶纹、菱形纹、连弧纹与卷云纹等。它的器型最初一般呈圆形,后来随着制作经验的积累以及工艺的发展,其形制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了方形、菱形、梅花形、葵花形等制式,各个朝代有自己不同的风格特色。据史学家们考证,我国已知最早出土的铜镜在殷墟商代的妇好墓,但殷墟时期铸造数量不多,镜面较校战国中期铜镜才开始盛行,数量也较前有所增加,制作更为精巧美观。西汉早期的铜镜多镌刻铭文,如“常相思,毋相忘;常富贵,乐未央”等字文,也有较长的铭文。魏晋以后,铜镜上的铭文才渐渐减少。唐代是古代铜镜铸作的鼎盛时期,并出现了极其珍贵的金银平脱、螺钿镶嵌等新兴工艺,至今仍为收藏者赞叹。南宋定都杭州之后,经济兴旺,浙江湖州成了铜镜制作中心,其制作的铜镜背面常铸有制镜作坊的标记。只是到了清代,才开始渐为玻璃镜取代,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