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玉器的保养
下一主题:污损古玉巧修复
佛像各种变化万端的造型样式,吸引了无数有志于佛像的人,可也同时阻挡了许多对佛像了解不多的入门者。很多收藏者分得清佛、菩萨、罗汉,可佛是什么佛,菩萨是什么菩萨,罗汉是什么罗汉,却不甚了了。不但佛教知识不足备的收藏者如此,就是拍卖公司也经常张冠李戴。佛教造像有显宗佛像与密宗佛像的区别。藏传佛教即以密宗传承为主。而密宗佛像神怪众多,造型诡异多变,市场上又是藏传佛像远好于汉传佛像。在收藏金铜佛像时,就不能被繁多的品类迷失了双眼,要抽出其中辨别判定金铜佛像价值高低的基本原则,在这个指导下,分门别类,就游刃有余了。
佛像价值判定“三原则”
“忿怒相”藏传佛像的价格一般高于同类型的“寂静相”藏传佛像,这是辨别藏传金铜佛像价值的一个原则。用佛教术语来说,佛教分为大、小二乘,大乘又称菩萨乘,若以因果来分则有显、密二宗。即大乘佛教可分为因乘及果乘,因乘名般若密多乘,指显宗佛教,或直接称为大乘;果乘就是金刚乘,一般称为密教或密咒乘,亦有通称密宗佛教。正因为有在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