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文化论纲
发布时间 2019-02-20 浏览 53446 次
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孔丘德与玉的比喻是否妥当今天来看已无关紧要,最重要的还是孔子把君子与玉紧密地联系起来,一是君子比德于玉,要求君子要像玉那样具备十一德并付诸实施;二是君子要像玉那样品性和仪表上都要温和。二者的核心则为玉是君子的化身,君子要佩玉,无故玉不去身,这种观念促进了玉文化的发展。它的贡献就是将玉从帝王手中解脱出来,为君子所佩,使君子不忘要像玉那样温和,要像玉那样有德。

  孔丘心目中的君子并不仅仅是君王,而是与小人相对立的正派的、有教养的人,这里包括像他那般的失意小官吏和有文化的士庶人物。凡是君子都有资格佩玉,扩大了佩玉人的社会阶层,有它的进步意义。

  儒家的玉德观到了东汉又发生变化,这表现在许慎《说文解字》中对“玉”字的诠释上。他继承了孔丘的玉有德观点,并适应时代,对其十一德做了调整:

  玉:石之美,有五德: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