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纸币的缺稀度评定
下一主题:明清眼镜盒
早在乾隆时期,作伪已成了专门的行业。据容庚《西清全文真伪佚存表》的统计,在有铭文的1176件器中,伪器即有317件,可疑的有173件。当时的特点,多数是整器作伪,纹饰仿照《三礼图》,设计的器形、纹样不伦不类。这种清代早期的伪器,一般是比较容易识别的。
自乾隆、嘉庆特别是同治、光绪以来,金石学家普遍重视文字,青铜器的铭文成为品评一件青铜器价值的重要因素。由于整器作伪很难逼真,为迎合社会上重视铭文的风气,真器复刻铭文就成为这一时期作伪的特点。但作伪者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往往铜器铭文上有明显的破绽,也有的在青铜器上刻长篇铭文,而铭文内容的抄录别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