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我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下一主题:何谓“币之美”
目前,许多钱币研究者的心态是收藏重于研究。出于对钱币买卖价格的考虑,他们十分重视钱币本身的形制、品相、奇特和是否稀缺等方面的问题,而对于钱币行使流通的社会经济背景不够关心。比如流通中的“沙钱”是通货膨胀和民间私铸的结果,反映一定时期的经济状况,而收藏家喜欢正品,不喜欢杂钱。又如民间流通使用的汇票,有的用毛笔批画得密密麻麻,实际上这是汇票背书转让的结果,通过对这些背书的研究,可以得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很多收藏家不喜欢有毛笔批画过的汇票,觉得它们的品相不如“干净”的汇票好。我想,这也许就是钱币收藏者与钱币研究者最大的区别。收藏家们希翼通过对钱币的拥有来把持钱币,保值而升值;而钱币研究者则想要通过小小钱币中的方孔看到尽可能多的东西,所谓“小钱币,大世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钱币的发展始终是沿着社会发展的轨道前进,如果离开了社会的背景,钱币的存在与研究就失去了意义。对钱币发展的研究只有同社会人文结合起来,才能焕发出无限的活力。
■把握钱币研究的扩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