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近代中国玉器的四大流
下一主题:玉的保健
其次,和阗玉料的供应情况直接影响到清代宫廷玉器的生产.
顺治至乾隆初年,新疆玉路不甚畅通,宫中所贮玉料甚少,尤其是雍正朝以前,宫廷器物制造逐步发展,漆器、玻璃、珐琅、官窑瓷器相继进入了创新发展的阶段,玉器制造却起步艰难,无所举措,作品不成体系。到了乾隆初年,“弘历要造办处将收贮的各色玉料呈览,当时司库白世秀将各色玉石十块并碎玉六十六块,进交太监高玉等呈览,弘历只相中白玉一块让人认看。”当时宫中玉料所贮甚微,白玉料更缺,为了制造玉佩,乾隆又下令将一批明宫遗存白玉带版改制成小型玉件。
乾隆二十至二十五年,新疆平定,宫廷着手在新疆开辟采玉及贡玉机制。先是采玉,“取斯玉于密尔岱之山也,司事之臣盖驻口r尔羌之大臣玛尔兴阿,于凡凿采递运无不给以日价茶盐”。其后又由高朴代之,高朴到任后,“清开密尔岱山,派回人3000余至山采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