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和熊掌作为最高贵的美食,留下“鱼,我所欲也”的佳句。元青花鱼藻纹多画鳜鱼,大有“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情画意。由此可见元人对鱼文化同样喜爱。明以后则多画鲤鱼,表达了人们企盼“鲤鱼跳龙门”的吉祥。我收藏的青花瓷片中有一些同鱼有关的纹饰。如一片上绘一文人,手举一枝桂花,脚踩在鳌龟头上,自然是“独立鳌头折桂图”了。一片画的是鲤鱼跃于波涛之上,口中吐出水泡,水泡中隐约一条小龙飞上天空。大约这就是所谓的“鱼化龙”了。传说鲤鱼跳过龙门便可成龙,比喻幸运和高升,实乃文人对飞黄腾达的一种向往。所以李白在《上韩荆州》一文中说的:“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故“鲤鱼跳龙门”是古代常画的题材。
在民间,有许多表达吉祥的用语多采用谐音。如:鲤与“利”,鱼与“余”、“玉”等即是。由此便创造出许许多多寓意丰富、形式优美的词汇来。又由词汇经过形象思维,绘制出活泼生动的画面来。一旦装饰到瓷画上,就大大增加了其观赏性和艺术性,成为畅销的商品,也有了收藏和研究价值。比如常见的瓷画还有“渔翁得利”,